2020,國產碳纖維逆勢而上交出優秀成績單!
發布:2021-03-25 14:32??????點擊:
最是一年春好處,多年耕耘終開花。近期,幾家上市公司相繼公布了碳纖維業務2020年的業績,他們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了較快增長。在全球碳纖維市場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大環境下,我國碳纖維行業2020年卻逆勢而上,整體交出了近年來最優秀的一份成績單。
“多年前,我們總是說,國產碳纖維的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F在,看上去我們可以把這個‘將’字去掉了。經歷了近20年的持續艱苦奮斗,2020年,無論是從產銷量還是從贏利能力上看,我國幾家碳纖維龍頭企業的業績普遍實現了快速增長。我們可以自信地說,屬于國產碳纖維行業的春天,真的來了。”
我國碳纖維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主要是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和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簡科技”)等,新三板掛牌企業則包括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碳谷”)和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神股份”)。
幾家公司2020年的業績都很亮眼。
依據光威復材此前發布的2020年業績快報,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155億元,同比增長23.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16億元,同比增長22.95%。
中簡科技2月26日發布了2020年業績快報。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95億元,同比增長66.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2億元,同比增長70.09%。
談及業績增長的一大主因,光威復材表示,2020年,公司努力降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碳纖維(含織物)業務保持穩定增長,受疫情影響的碳梁業務得到持續改善,預浸料業務的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
中簡科技也表示,2020年,公司的碳纖維(含織物)產量穩定增長,主營業務保持穩定增長。
吉林碳谷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碳纖維原絲供應商。該公司此前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1.02億元,較2019年增加3955.14萬元,同比增長3.72%。其中,其主營業務收入為5.92億元,同比增長91.35%;實現凈利潤1.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盈了 1.6億元,贏利增長比例為972.05%。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國內多家碳纖維企業或復材企業當前都購買吉林碳谷的原絲。對于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情況,其年報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披露。2020年,吉林碳谷對吉林精功碳纖維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2.49億元,對浙江精功碳纖維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3384.98萬元;對江蘇宏飛復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5370.13萬元,對常州市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3630.85萬元;對ALABUGA-FIBRE LLC的銷售額為7519.22萬元;對恒神股份的銷售額為5436.9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碳谷的原絲還銷往國際市場。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其產品在國外市場的營業收入為7519.22萬元。
對于整體營收和利潤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吉林碳谷表示,2020年,公司的原絲產品銷售快速放大,且產品成本降低,產品產銷兩旺,主要產品毛利率穩步上升。財報數據顯示,期內,其綜合毛利率為19.41%。
對此,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特種纖維事業部高級工程師錢鑫分析指出,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空旅行業務一度停止,國際飛機制造商的生產率大幅降低。國際商業航空業的發展放緩,嚴重影響了全球碳纖維行業,使航空航天這一傳統主要領域對碳纖維的總需求量大幅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方面,一方面,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帶動了2020年全球體育用品市場對碳纖維的總需求量躍升了30%~40%;另一方面,全球風力渦輪機的安裝量同比大約增長了20%。
錢鑫介紹,在2020年的全球碳纖維總用量中,風電市場用量占比約為23%,排第一;航空航天領域的用量占比約為20%,排第二;體育用品領域的用量占比約為12%,排第三。
在此大背景下,我國碳纖維行業的整體表現可謂十分搶眼。曾幾何時,困擾國產碳纖維產業化水平提升的一個大難題,就是產品生產出來到底要賣給誰。從市場實際情況看,當前,這個“賣給誰”的難題已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一個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國產碳纖維整體產銷量的快速增長。
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其實,這兩年,國產碳纖維的產量都保持了快速增長。2019年,我國碳纖維的產量增長到了12000噸,同期,我國市場的碳纖維總需求量達到了37840噸。根據我們的估算,2020年,國產碳纖維的產量增加到了15000噸左右。而2016年~2017年,國產碳纖維的產量分別為3600噸、7400噸。”
從實際看,驅動2020年國產碳纖維市場產銷量和贏利能力快速增長的原因有哪些?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首先仍然是受快速增長的風電市場需求驅動。
依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近期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超過6GW(吉瓦,表示風電裝機容量)。其中,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超3GW,在全球市場的占比達50.45%,中國的海上風電總容量超過德國,僅次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且連續3年領跑全球海上風電市場。
江蘇一家碳纖維復材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碳減排、綠色化目前已成為全球潮流。海上風電則是能源系統去碳化,并實現“零排放”的一大關鍵技術,因此這幾年風電市場需求旺盛便在情理之中。他還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對碳纖維的需求量仍將進一步增長。
其次,由于海外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部分國外碳纖維企業的正常生產、產品運輸都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部分國外企業此前在我國投資設立的碳纖維復材或制品廠,開始嘗試選用我國碳纖維企業生產的產品,并認可產品質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碳纖維產品銷量的增長。
此外,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20年,體育器材、汽車、建筑補強、模塑混配等市場穩步發展,來自軍工航天市場的需求較為旺盛,成為驅動整個碳纖維市場的重要引擎。
另據相關機構預測,雖然全球碳纖維市場當前仍明顯受到疫情影響,但仍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預計到2025年,全球碳纖維市場的總需求量將增至20萬噸。
“風電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這兩年的確大大激發出了我國碳纖維市場的活力,而且未來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這當然可喜可賀,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不能對風電市場過度依賴。從大的發展趨勢看,未來3~5 年將是我國碳纖維產業的大發展時期。‘十四五’期間,我國碳纖維產業一方面要繼續修煉好內功,不斷提升技術實力、產業化水平、產品性能和質量穩定性;另一方面,也要緊緊抓住難得的市場機遇期,順勢而上,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的規?;?、產銷量和贏利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碳纖維產業在全球碳纖維市場上的整體市場占有率和綜合競爭能力。”上述業內人士這樣說。
“多年前,我們總是說,國產碳纖維的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F在,看上去我們可以把這個‘將’字去掉了。經歷了近20年的持續艱苦奮斗,2020年,無論是從產銷量還是從贏利能力上看,我國幾家碳纖維龍頭企業的業績普遍實現了快速增長。我們可以自信地說,屬于國產碳纖維行業的春天,真的來了。”
多家龍頭企業營收和凈利潤雙增
我國碳纖維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主要是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和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簡科技”)等,新三板掛牌企業則包括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碳谷”)和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神股份”)。
幾家公司2020年的業績都很亮眼。
依據光威復材此前發布的2020年業績快報,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155億元,同比增長23.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16億元,同比增長22.95%。
中簡科技2月26日發布了2020年業績快報。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95億元,同比增長66.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2億元,同比增長70.09%。
談及業績增長的一大主因,光威復材表示,2020年,公司努力降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碳纖維(含織物)業務保持穩定增長,受疫情影響的碳梁業務得到持續改善,預浸料業務的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
中簡科技也表示,2020年,公司的碳纖維(含織物)產量穩定增長,主營業務保持穩定增長。
吉林碳谷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碳纖維原絲供應商。該公司此前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1.02億元,較2019年增加3955.14萬元,同比增長3.72%。其中,其主營業務收入為5.92億元,同比增長91.35%;實現凈利潤1.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盈了 1.6億元,贏利增長比例為972.05%。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國內多家碳纖維企業或復材企業當前都購買吉林碳谷的原絲。對于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情況,其年報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披露。2020年,吉林碳谷對吉林精功碳纖維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2.49億元,對浙江精功碳纖維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3384.98萬元;對江蘇宏飛復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5370.13萬元,對常州市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額為3630.85萬元;對ALABUGA-FIBRE LLC的銷售額為7519.22萬元;對恒神股份的銷售額為5436.9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碳谷的原絲還銷往國際市場。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其產品在國外市場的營業收入為7519.22萬元。
對于整體營收和利潤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吉林碳谷表示,2020年,公司的原絲產品銷售快速放大,且產品成本降低,產品產銷兩旺,主要產品毛利率穩步上升。財報數據顯示,期內,其綜合毛利率為19.41%。
國產碳纖維緊抓機遇逆勢而上
自2020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碳纖維市場的需求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碳纖維市場的總需求量約為10.5萬噸,同比增速僅為1%,增速較前幾年明顯放緩。對此,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特種纖維事業部高級工程師錢鑫分析指出,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空旅行業務一度停止,國際飛機制造商的生產率大幅降低。國際商業航空業的發展放緩,嚴重影響了全球碳纖維行業,使航空航天這一傳統主要領域對碳纖維的總需求量大幅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方面,一方面,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帶動了2020年全球體育用品市場對碳纖維的總需求量躍升了30%~40%;另一方面,全球風力渦輪機的安裝量同比大約增長了20%。
錢鑫介紹,在2020年的全球碳纖維總用量中,風電市場用量占比約為23%,排第一;航空航天領域的用量占比約為20%,排第二;體育用品領域的用量占比約為12%,排第三。
在此大背景下,我國碳纖維行業的整體表現可謂十分搶眼。曾幾何時,困擾國產碳纖維產業化水平提升的一個大難題,就是產品生產出來到底要賣給誰。從市場實際情況看,當前,這個“賣給誰”的難題已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一個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國產碳纖維整體產銷量的快速增長。
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其實,這兩年,國產碳纖維的產量都保持了快速增長。2019年,我國碳纖維的產量增長到了12000噸,同期,我國市場的碳纖維總需求量達到了37840噸。根據我們的估算,2020年,國產碳纖維的產量增加到了15000噸左右。而2016年~2017年,國產碳纖維的產量分別為3600噸、7400噸。”
從實際看,驅動2020年國產碳纖維市場產銷量和贏利能力快速增長的原因有哪些?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首先仍然是受快速增長的風電市場需求驅動。
依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近期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超過6GW(吉瓦,表示風電裝機容量)。其中,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超3GW,在全球市場的占比達50.45%,中國的海上風電總容量超過德國,僅次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且連續3年領跑全球海上風電市場。
江蘇一家碳纖維復材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碳減排、綠色化目前已成為全球潮流。海上風電則是能源系統去碳化,并實現“零排放”的一大關鍵技術,因此這幾年風電市場需求旺盛便在情理之中。他還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對碳纖維的需求量仍將進一步增長。
其次,由于海外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部分國外碳纖維企業的正常生產、產品運輸都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部分國外企業此前在我國投資設立的碳纖維復材或制品廠,開始嘗試選用我國碳纖維企業生產的產品,并認可產品質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碳纖維產品銷量的增長。
此外,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20年,體育器材、汽車、建筑補強、模塑混配等市場穩步發展,來自軍工航天市場的需求較為旺盛,成為驅動整個碳纖維市場的重要引擎。
另據相關機構預測,雖然全球碳纖維市場當前仍明顯受到疫情影響,但仍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預計到2025年,全球碳纖維市場的總需求量將增至20萬噸。
“風電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這兩年的確大大激發出了我國碳纖維市場的活力,而且未來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這當然可喜可賀,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不能對風電市場過度依賴。從大的發展趨勢看,未來3~5 年將是我國碳纖維產業的大發展時期。‘十四五’期間,我國碳纖維產業一方面要繼續修煉好內功,不斷提升技術實力、產業化水平、產品性能和質量穩定性;另一方面,也要緊緊抓住難得的市場機遇期,順勢而上,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的規?;?、產銷量和贏利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碳纖維產業在全球碳纖維市場上的整體市場占有率和綜合競爭能力。”上述業內人士這樣說。
轉載自《中國紡織報》
- 上一篇:原料一路高歌猛進,面料價格為啥不升反降?
- 下一篇:紡織品 化學纖維屬名新舊標準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