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安防論壇精彩回顧
發布:2020-12-07 14:17??????點擊:
近年來,我國安全防護用紡織產業持續穩步發展,技術創新活躍,應用快速拓展,產業正向中高端不斷升級邁進。當前社會經濟發生著深刻變化,國內外宏觀形勢復雜嚴峻,行業發展面臨多重考驗,我國安全防護紡織品行業更加需要安全、舒適、智能、環保等高端的創新產品來提升國內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12月4日,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主辦,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功能紡織品分會協辦,江蘇工匠服飾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永霏特種防護用品有限公司、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支持的第六屆中國安全防護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在西安召開。會議設置了主旨報告、技術成果交流等內容,同時還設有安全防護創新成果展區,與會代表集中探討了如何加快推進企業技術升級、有效聚集創新資源和產業融合,從而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推動行業不斷向高端邁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王玉忠,應急管理部國際交流合作中心處長米建英,軍事科學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施楣梧,陜西省科技廳巡視員高鳳鸞、陜西科技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孫路、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楊悅、陜西經濟聯合會副會長潘志玉、西安市國資委主任劉三民、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興華等來自陜西省、西安市的相關部門的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安防紡織品行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精英近500人參加會議,參會嘉賓涉及安全防護紡織服裝全產業鏈。會議由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強主持。

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強

陜西科技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孫路
陜西科技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孫路首先為會議致辭。紡織工業作為陜西省傳統支柱產業,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陜西紡織通過改革創新、結構調整,已呈現以紡織新型材料應用和高新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產業優勢,安全防護用紡織品以其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特征,已經成為陜西依靠科技發展促進傳統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孫路介紹,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院及其控股的陜西元豐公司,依靠60多年來深厚的紡織技術積淀,依托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研發檢測基地、省級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及創新聯盟等平臺,聚集行業科技資源,深化產業合作,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在警用、消防、電力、冶金、石化等個體安全防護領域取得了眾多的科技成果,以創新驅動發展帶動了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
孫路認為,當前陜西省紡織服裝產業應站在新的起點上,抓住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產業發展機遇,堅持市場導向,實施創新驅動,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科技資源共享,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整合發展,打造區域安全防護產業特色,提升陜西省紡織產業水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在致辭時表示,安全防護用紡織品行業發展高度契合了國家對經濟產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發展的四個要求。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全社會對安防紡織品所屬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今年1~9月,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9.5%,主營業務收入增加了36%,利潤了增長了240%,預計到今年年底,口罩和防護服出口將達到700億美元。不過,我國安全防護用紡織品行業也面臨著市場需求短缺、全球競爭壓力增大、自主創新難度加大等挑戰。
談及安防紡織品行業的未來發展,李陵申提出,一是政府、行業協會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安全防護用紡織品行業的政策引領,要加強頂層設計,大力支持國家、省市創新平臺;二是安全防護用品承擔了多個工業領域上下游產業升級的動力,以需求導向促進行業發展,讓消費更加精致、高效;三是要進一步加強供給側結構調整,提升整個行業的系統創新能力和內生動力,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四是不斷增強行業的基礎技術能力,適應以“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重發展的新趨勢。
主 旨 報 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介紹了防護服用多功能面料的研究開發。他介紹,防護服的性能一般取決于材料類型、材料組成、材料性能、織物厚度、層數等。目前現有的防護服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單個材料有其獨特的防護優勢,缺乏多功能防護性,表面易被外來污染源黏附,幾乎只有成本更高、穿戴起來不舒適、使得身體應變降低的情況下才能確保更高的安全性,也就是說,現有的防護服使用的材料不能同時滿足所有要求,還需對現有防護服用面料的多功能化進行深入的研究開發。
近年來,王玉忠帶領團隊研發了無氟抗菌透明超疏水多功能表面處理劑、無氟抗菌響應型可切換潤濕性表面處理劑、超雙疏阻燃抗菌耐腐蝕表面處理劑用于處理現有防護服實現其多功能化、用于處理普通面料,使其達到目標多功能防護效果,目前研究成果取得了較大進展。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秘書長祝秀森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秘書長祝秀森從安防用紡織品產業發展現狀、面臨機遇與挑戰、展望與應對等幾個方面對“中國安全防護用紡織品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了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個體防護裝備重點生產企業約800家,其中以小型企業為主,占比達80%以上。祝秀森介紹,盡管當前安防產業發展面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依然受到發達國家高端技術、裝備制約等宏觀因素的制約,但產業發展環境也面臨諸多機遇:內需市場和消費升級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安全防護用紡織品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等。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將主要集中在系列化、綠色化、輕量化、舒適性、智能化等方面。最后,祝秀森從新階段、新格局、新謀劃、新舉措、新發展五個方面對行業未來發展工作進行了展望。
新階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過度期,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是新時期我囯安防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迫切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是當前的重點工作。
新格局——未來一段時期,我囯安防產業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多主體一起研究對策,統籌謀劃、產需對接等角度優化產業政策。
新謀劃——需要從我囯安防行業層面系統梳理產業基礎高級化的現狀問題和項目、明確產業基礎再造的方向和重點。
新舉措——產需對接,協同創新,提升產業鏈韌性供應單性。引導具有國際比較優勢和代表性行業龍頭企業,以產業鏈、供應鏈為紐帶,以統一的標隹體系為支撐,構建上下游“企業群”,構建子領域聯盟,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以鏈群方式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竟爭能力提升,暢通國內產業循環體系。
新發展——落實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集群化發展。企業是推動產業基礎再造的核心力量,從符合安防未來技術和產業變革方向的原料、加工機械、檢測儀器、標準等入手,在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基礎高級化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形成集群化發展,定能發揮我囯的產業產能優勢,使行業得到加快發展。

軍事科學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施楣梧
軍事科學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施楣梧介紹,目前我國阻燃纖維、阻燃紗線、阻燃紡織品的品種、產能、阻燃效果、整體性能等均已處于“并跑”甚至“領跑”的狀態,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整個行業缺少相關政策和法律的進一步推動。
當前,在社會日益重視安全健康的發展形勢下,軍警、廠礦等部門使用的職業防護服和一般民用服裝及家用紡織品均呈現出對于阻燃紡織品廣泛而強烈的需求。但因現有阻燃纖維和阻燃紡織品在防護效果、舒適性、經濟性甚至環保要求等方面不能兼顧多方面需求,阻礙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施楣梧介紹了一種多組分協效的阻燃面料,該面料通過雙層、多層結構有利于提高阻燃織物的性價比,不同層次結構配置不同阻燃性能和其他服用性能的紗線,有利于兼顧面料的整體服用性能,該面料是對多纖維協效阻燃研究的擴充,有科學意義和工程價值。
對未來安防產品的研發方向,施楣梧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降低成本、提高性價比;二是完善標準/測試儀器體系,讓標準指導研發、指導應用;三是推動阻燃紡織品立法。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防護服裝分會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楊文芬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防護服裝分會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楊文芬介紹了國內外安全防護產品法規標準。我國的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制修訂工作由全國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12)負責。全國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應急管理部管理,是全國性標準化工作的技術組織,主要負責個體防護裝方面的國家標準(GB)、行業標準(AQ)的總體規劃、制定、修訂、宣貫、標準應用和標準工作研究。標準經國家標準委批準后發布。我國近期發布的主要個體防護裝備標準,著重解決了安全生產監管難、體制不完善不適應的問題,同時加大了對從業人員的保護力度。例如,GB-12014-2019增加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異味、耐汗漬色牢度指標,引入撕破強力指標,明確點對點電阻的測試方向;GB/T 38306-2019《手部防護 防熱傷害手套》結合我國國情,修改采用現行歐洲標準EN407:2004,加快和國際接軌的步伐,提高國內產品的競爭力;GB 20653-2020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刪除縛帶款式,增加了短袖工作服和覆蓋人體上身軀干和腿部的警示服。

公安部警用研發論證中心高級工程師鄢友娟
公安部警用研發論證中心高級工程師鄢友娟在“軍警制服對面料的性能要求”報告中指出,所有軍警制服面料必須滿足相關安全性規定,對于絕大部分制服面料,必要的舒適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功能性。同時,還要滿足材料能夠充分供應、可國產化、性價比高、生產技術工藝路線高效等要求。在對未來發展技術進行展望時,鄢友娟表示,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軍警安全防護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另外,軍警務職能的細分,各種環境、各種特殊場景的警員防護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同時,隨著新的紡紗和織造、后整理技術,新型紡織原料會越來越的應用在新一代軍警面料中,使軍警制服越來越合體、美觀、莊嚴。此外,智能防護服裝、智能偽裝服裝、智能耐候性服裝的需求也會逐漸增多。
技 術 論 壇

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高級工程師顧燕蘇
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高級工程師顧燕蘇對《個人電弧防護用品通用技術要求》進行了解析。她表示,電弧發生瞬間,電弧球表面品溫度高達3000℃,將嚴重威脅在場的作業人員,如若現場作業人員保護不到位必然會導致人員傷亡,制定相關標準刻不容緩。目前,國內相關研究、數據的積累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相關國際標準也有更新?!秱€人電弧防護用品通用技術要求》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電弧防護服性能評估辦法,明確了對某些重要部位防護級別的表述與定位。顧燕蘇介紹了該標準的技術要求、測試方法、選配方法和創新點。該標準規定面料應采用具有本質阻燃性能的材料,不應采用后整理阻燃性能的材料。此外,關于電弧危害的風險評估和電弧能量計算方法,在標準中考慮了國內電力行業的典型工作區域中已知的系統電壓、故障電流和操作距離。

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琳
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琳以“熔融金屬飛濺防護面料技術研究與體系評價”為題作了報告。根據冶金行業歷年事故統計,灼燙故發生率最高,表現為高溫金液體傾翻墜落、輻射熱以及焰融金與對人體造成的燒傷,而熔融金屬飛濺防護服釆用阻燃、隔熱、抗熔融金屬沖擊性的面料制成。熔融金屬飛濺防護服技術發展歷程棉后阻燃、牛皮、覆鋁膜、高性能與功能纖維混合等幾個階段。棉后阻燃的特點是燃點低,布面容易出現破洞現象,強力低、耐久性;牛皮的技術特點是厚重、透氣性、靈活性以及舒適性都比較差;覆鋁膜的特點在于隔熱性良好,但厚重、舒適感差、透氣型、靈活性差;高性能與功能纖維混合的優勢在于永久阻燃性、優異的抗焰融金屬沖擊性、隔熱性。
在對未來技術進行展望時,劉琳指出,熔融金屬飛濺防護服仍需要從舒適性、多功能性、降低成本等方面進行提高。

江蘇工匠服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術高
江蘇工匠服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術高介紹了疫情后時代下的個體防護市場情況。工匠服飾可生產一般防護服、特種防護服、高警示服、戶外防護服、行政職業裝、行業制服等生產安全、衛生安全、應急救援等公共安全活動中的個體防護服及團體形象服。他介紹,今年各行業受到了疫情影響,但是勞保用品的市場并沒有因為疫情萎縮,在采購方式上由現場招標更多地改成了網絡開標、直播、郵寄等方式。但是在口罩和防護服方面,很多企業一窩蜂進入了熔噴布行業,擾亂了市場秩序。他認為,后疫情時代,防靜電、阻燃、防酸堿將是采購清單的主要需求。

西安工程大學教授王進美
西安工程大學教授王進美介紹了藥物微膠囊納米復合抗菌抗病毒材料與紡織制品的開發進展。由于人類對織物健康、舒適性能要求的提高,抗微生物紡織品作為衛生功能織物的代表迅速發展。但目前抗菌抗病毒產品依舊存在抗菌抗病毒效果不足、抗菌抗病毒產品耐洗滌效果不足、存在生物安全性隱患等共性問題。藥物微膠囊納米復合抗菌抗病毒紡織品提取了中藥藥物有效成分,通過超聲波分散技術,通過控制化學反應來實現形成納米結構。權威結構檢測結果顯示,殼聚糖納米ZnO、TiO2膠團與納米銀復合材料制備的納米材料的粒度均小于50nm,具有良好的均勻性;殼聚糖陽離子納米ZnO、TiO2與殼聚糖納米ZnO、TiO2膠團/納米銀整理及制備的織物的耐久性、耐洗滌性能大大提高;抗菌混紡紗線梳紡工藝與性能研究解決了纖維表面光滑、可紡性差等問題,各類紗線對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0%。
技 術 論 壇 二

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主任周凱
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主任周凱介紹了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國際標準化工作及相關標準制定情況。他認為,為了提升我國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行業的國際市場綜合競爭力,必須提高國內相關標準的國際化水平,強化國標標準化工作對產業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一是要提升國際標準化技術實力,增加對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投入,擴大能夠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專業技術骨干的選拔和培養,提高國際標準跟蹤、評估力度,加快轉化適合我國國情的國標標準。二是鼓勵先進企業參加消防員個體防護裝備國際標準化活動,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加快科研成果、核心技術以及自主知識產權轉化為標準的步伐。三是加強加大國內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間的合作。

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畢景中
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畢景中介紹,防護工裝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功能性、舒適性、時尚型、智能化等方面。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將針對未來防護工裝市場需求,為終端客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功能性方面將聚焦阻燃功能、抗菌功能、電磁防護、化學阻隔四個領域;舒適性方面將實現從纖維到成衣各環節的優化設計,打造未來高舒適性防護工裝產品;時尚性方面,與北京服裝學院等知名服裝設計院校及服裝企業深化合作,打造功能性與時尚性兼備的個性化工裝產品。智能化方面,將從溫度管理、環境感知、數據跟蹤等方面著手,提高產品性能。

南通大學教授孫啟龍
南通大學教授孫啟龍介紹了功能性紡織品防水透濕技術研究及應用。當前防水透濕織物主要分為三類,一是高密度織物,利用織物結構形成微孔實現防水透濕;二是涂層織物,通過樹脂涂覆封閉或減小空隙尺寸實現防水透濕;三是層壓織物,在織物上內層層壓薄膜實現防水透濕。防水透濕織物主要用于醫用手術用衣物、內衣、運動服、外套、滑雪衣手套以及鞋、軍服領域。孫啟龍還重點介紹了納米纖維膜的研發以及在防水透濕織物上的應用。

湖南永霏特種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汪澤幸
湖南永霏特種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汪澤幸介紹了復用型醫用防護服發展現狀與趨勢。他表示,復用性醫用防護面料的制備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層壓法,即三層復合式,外層采用抗靜電長絲面料、中層采用高透膜、內層采用長絲經編面料或輕薄棉質機織面料;另一種是涂層法,分為PU干法涂層和PU濕法涂層。提到復用型醫用防護服的發展趨勢,汪澤幸認為,目前,復用型醫用防護服的阻隔膜多采用PTFE微孔膜,但面臨耐消殺性能不足、復用次數有限等問題;外層面料多采用聚酯長絲加導電絲以確保防靜電性能,采用防水后整理確保防沾水性能,但耐多次洗滌依舊是難題;內層面面料需要考慮吸濕性能以提高織物舒適性;復合工藝要綜合考慮通透性與層間剝離性能。

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銷售及業務拓展經理孫蘭收
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銷售及業務拓展經理孫蘭收介紹,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已經生產了83億噸塑料制品,約63億噸成為塑料垃圾,其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近80%都進入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
2018年,中國科研人員確認,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里有肉眼不可見的塑料微粒(指直徑小于5微米的微型塑料),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2018年,英國衛報報導,維也納醫學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從人類糞便中檢出微塑料。研究檢驗了八名參與者的糞便,參與者來自歐洲、日本和俄羅斯,所有檢體內都含有塑料微粒。
蘭精是一家將二氧化碳和陽光轉化為高性能、情感和美學產品的材料公司。蘭精公司的Lenzig FRTM是基于莫代爾工藝生產的阻燃纖維素纖維,使用該纖維生產的阻燃防護服可以更容易地實現其再生可持續發展。

此外,12月3日下午,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專項聯盟工作會召開,中產協秘書長祝秀森、副秘書長段守江及聯盟理事單位參會,理事長單位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雄主持。會上增補了理事單位,總結了聯盟近兩年工作。理事單位主要圍繞攻關安全防護紡織服裝關鍵技術、擴大應用市場、完善技術標準、加強技術交流服務等方面開展活動。通過聯盟成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進一步推進了上下游企業間、產業與終端用戶間緊密銜接,共同開拓產業發展空間,有力促進了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水平的提升。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安全防護創新成果展。






感謝您對第六屆安防論壇的關注,2022第七屆論壇,我們再會!
- 上一篇:第六屆中國安防紡織服裝論壇--會議日程
- 下一篇:第六屆中國安防論壇精彩繼續